医院新闻
发布时间:2020-03-11
90后姑娘谭佳、 陈丹丹,
是我院援鄂医疗队员,
在方舱的这段日子,
她们历尽艰辛,
却依然咬牙坚持。
她们疲惫忙碌,
却依然勇敢战斗。
她们付出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也收获了很多温暖和感动……
方舱医院里的“人间烟火”很暖
2020年3月3日 谭佳
武汉江汉经济开发区方舱医院
今天是援鄂的第17天,武汉的雾霾渐渐消散,夕阳落在我的肩头,把我的头发染得红彤彤的,回营地的路上,我记录下一天的工作。入舱前,我们会先换好防护装备,防护服里不能穿得太多,忙碌起来会汗流浃背,停下来会冻得瑟瑟发抖,取暖也基本靠走。长时间的佩戴护目镜、口罩,使脸颊红肿过敏,压痕深到破溃,我们把它戏称为“金箍圈”。
虽然生活区是可以进食、喝水、上厕所的,但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物资,我们6-9个小时没有停歇,等不到脸上的勒痕消退,又得重返战场。护士长每每关心的问道:“还好吗,要不要先出去休息下?”我们还是咬牙坚持在岗位,明明防护服内已经湿透,明明戴着口罩闷得不行。但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疫情绝对会得到控制,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我们能获得胜利。
而现在,烟火气息正弥漫在方舱医院的每个角落,这里的患者从寝食难安到唱歌跳舞,泡脚唠嗑。看台上挂的衣服、饭菜里冒的热气、病床间的家长里短、图书角里的翻书声……生活气息在方舱的细节中打开,生活的秩序在这重建。方舱不是孤岛,人们在手机上消磨着时光。身在方舱,生活在继续;走出方舱,生活仍要继续。看着这一幕幕的场景,我觉得暖暖的,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修整两日,随时投入战斗
2020年3月3日 陈丹丹
6点45分,我所在的小组队员准时在住宿楼下集合,乘坐大巴前往方舱医院。此时,阴雨天的青山区略显萧瑟。司机师傅说,以往这时候这片区域人来人往,煕熙攘攘,而此时唯有我们的大巴车一路呼啸而过。很快,我们到了方舱医院,这里24小时有人坚守岗位,值班人员见我们招手示意。根据指示牌,我们进入了医务人员通道。
进舱前,我们有序的穿上防护衣,穿戴整齐后相互检查,确保防护措施严密,为方便相互辨识,我们提前在隔离衣前后写上自己所在的医院和名字。通过医务人员通道后,我们与上一班的战友们完成交接。
开始忙碌了,“17、19床心率有点快,血糖也有点高,12床体温有点高,15血压高,麻烦你现在去重新检测一下”,医生嘱咐道。我说:“好的,马上去……”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10点,我特殊情况的报告给值班医生,开始写护理记录及特殊处理。这时病人们也逐渐休息,我整理好办公区域,把病例和推车整齐摆放归位。闲暇之余,和同事们一起拍了几张照片缓解一下压力。凌晨 2:00,写好交班记录,迎接新一批战友的到来。我们一对一的交班,一同去舱内巡视患者的情况,告知常用仪器设备的定点位置,清点财产。
奋战6个小时,终于下班了,我们小心翼翼的脱下笨拙的隔离衣、防护服,卸下眼罩、口罩、帽子,仔细清洗、消毒,一个晚上下来,鼻子和脸部早已被压得通红,拿掉N95口罩,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回到宿舍已经是凌晨四点,做好消杀,吃上泡面,已经是“第二天"早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要开始为期两天的修整,随时投入下一场战斗。希望等到回家的那一天,在开满樱花的武汉街头,吃上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热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