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发布时间:2015-05-26
抚河之滨,绳金塔下,有一所近百年历史的医院,老一辈的南昌人提起它时总是习惯地叫一声“法国医院”。这所医院就是圣类思医院,即今天的南昌市第三医院。
清末民初,西医传入江西,一些西方国家的传教士相继到南昌传教、行医。1917年,法国圣类思医院在进贤门外破土动工,成为南昌最早的西医院之一。医院建筑宏伟,环境优美,集中了一批中外医学人才,是当时南昌顶尖级医院。随着时代更迭,“法国医院”留下的印记基本无处可寻,但它至今仍是许多老南昌记忆中最华丽的一幕。您想知道圣类思医院的前世今生吗?它的百年历程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本期南昌发现记者为您解密。
圣类思医院是按照法国人的设计和规划建造起来的,整座医院充满异国情调。今年79岁的邓玉梅,13岁就进入圣类思医院做洗衣工,她告诉记者,医院一共有4栋楼,都是西式双层连阳台的建筑,楼下建有回廊,回廊外是一个接一个的拱门,屋顶为红色的阳瓦。60多岁的李女士从小在三医院附近长大,她告诉记者,圣类思医院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法国花园”:“院子里到处是柳树、樟树,还有葡萄架,环境十分幽雅。病房内空很高,地面是彩色的花岗岩。”南昌市第三医院宣传科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几张圣类思医院的老照片,其中一张全景图气势甚为宏伟。“这些照片是我们在法国档案馆找到的,这是一次向媒体曝光。”工作人员说。
八九十年前,圣类思医院就集中了一批外国医生和来自各大名校的国内医学人才,这些人医术高超、理念先进,其中腹部一般手术在南昌尤为知名。民国年间,圣类思医院是南昌顶尖级医院,不仅有最好的医生,还提供一些颇具特色的服务。李女士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圣类思医院就广泛启用男护士,消毒、打针、换药都是男人做。
邓玉梅说,当时圣类思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医院也雇佣了很多中国员工。邓玉梅的爷爷是圣类思医院的会计,父亲是药剂师,母亲是厨师,几乎一家人都在那里工作。她说,外国人对员工管理非常严格,“他们不许小孩子进厨房,有一次我偷偷跑进去找我妈妈,被外国姆姆发现,把我妈妈狠狠批了一顿”。但外国姆姆也有柔情的一面,邓玉梅说,她们特别喜欢中国小孩,总是抱在手里逗一逗,还教他们说法语。外国医生、姆姆大多住在医院宿舍,他们每天都要喝牛奶,准时参加宗教活动。在远隔家乡的地方,这些外国人显现出很强的适应性。
抗战胜利后,南昌市外出避难的居民纷纷返回家乡,随之而来的是病人数量剧增,登革热、霍乱等传染病流行,圣类思医院空前繁忙。为了加快人才培养、拓展医院业务,1946年,圣类思医院开办附属护士学校,招收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的未婚女青年。学生一般都是天主教徒,每天由医师为她们讲课,由传教士教法语学习圣经。教学贯穿着浓厚的宗教伦理观念,对男女的界限严格划定,男女在一起谈笑便会遭到姆姆的严厉责备。圣类思护校共毕业了三届学生,1951年人民政府接办医院后将护士学校并入江西省护士学校。
随着时代更迭、城市建设加快,圣类思医院留下的印记已基本无处可寻。从1921年至1951年,圣类思医院运营了整整30年。虽然外国人兴办医院的初衷是传教,但客观上也带来了西方较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西医医疗模式,为改善当时南昌的医疗状况和卫生保健作出了贡献,也为江西近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南昌晚报 首席记者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