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发布时间:2013-04-03
据统计,每年中国有166万早产儿出生。在体重低于1500克早产儿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比例约为15%-20%。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中国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如何产生的呢? 胎儿早期视网膜发育玻璃体动脉与脉络膜供给营养。胚胎100mm时,玻璃体血管穿过视盘,同时有小分支自视盘伸周边视网膜。初时仅见于神经纤维层,晚期始达深层。正常胎儿在6~7个月时血管增生显着。早产儿视网膜尚未发育完整,以周边部最不成熟。处于高氧环境下,视网膜血管收缩、阻塞,使局部缺血、缺氧、诱发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等一系列改变。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穿过内界膜向视网膜表面发展并伸入玻璃体内,由于渗出玻璃体内血管机化,在晶体后形成结缔组织膜,亦可因牵引引起视网膜脱离。 我国每年约有20万新生儿出现视网膜病变,其中约5万新生儿因此而致盲。一般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均有出生后在温箱内过度吸氧史。吸氧时间越长,发病率也越高。但也有认为是由高浓度给氧后迅速停止,使组织相对缺氧所致;与吸氧时间知短无关。无吸氧史者,亦可因胎儿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急激上升、胎儿氧分压转入新生儿氧分压时的急激发换等导致本病。此外,母体贫血及多胎儿等,亦为本病发病的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对有发病危险的新生儿,如同时有胎龄不足38周或者体重低于2000克,并且出生后发生窒息、接受过吸氧或输血治疗的新生儿,必须到正规医院进行视网膜病变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检查中一旦发现有病变,应及时进行冷凝或激光光凝治疗,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