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
发布时间:2014-07-22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来自胆囊或肝内胆管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特别容易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生。如果结石阻塞胆道、妨碍胆汁的排泄,就会引起黄疸,时间长了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结石很容易合并感染,发生时表现为上腹绞痛、发热和黄疸,但如果胆道感染严重,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病情发展迅速,严重的可发生休克,此时病死率很高。另外,胆总管结石引致的胆道阻塞及炎症可以引起胆源性胰腺炎,如没能得到及时的处理,部分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也同样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及病情的轻,重,危完全取决于结石阻塞程度和有无胆道感染。
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病例应考虑胆总管结石诊断,同时应排除是否由恶性肿瘤或良性狭窄引起的可能。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史,肝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黄疸,常伴有症状,腹痛,黄疸,寒战和高热(Charcot三联症)提示胆管炎,需急诊处理。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CT,核磁共振MRCP和B超检查都可为诊断提供不同程度详细准确的资料。B超和CT、MRCP检查能较为可靠地发现阻塞所致的胆管扩张,而且对患者没有创伤,应是明确诊断的方法。而ERCP被学术界公认为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目前这项技术主要用于胆总管结石等疾病的治疗。
目前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方法和非手术方法两大类。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主**(简称**),由活检管道内插入导管至**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特别是原发或继发胆总管结石,不伴胆囊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病人更适合行ERCP+EST,对于伴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AOSC)病人,急诊ERCP+EST+ENBD临床效果满意,低风险,恢复迅速。
ERCP技术微创、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及死亡率低、恢复快、不需全身麻醉等特点,不受多次手术后胆管周围粘连和病人年老体弱等限制。外科剖腹手术及单纯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免受手术痛苦,节约费用等诸多特点,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