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代谢科
发布时间:2014-07-22
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和老年型社会的到来,作为老年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使许多人深受其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致残、残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约为30%-35%,男性约为10%。我国约有88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年医疗费用按较保守估计约需150亿人民币!骨质疏松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造成腰酸背痛、身高变矮和驼背,影响生活质量;它更严重的后果是导致骨折。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主要发生在脊柱、腕部、踝骨和髋部。如脊柱压缩性骨折,严重时可造成截瘫;腕部和踝部骨折,会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髋部骨折导致下肢运动障碍,有15%-20%的患者死于各种并发症,存活者中,仍有50%致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骨质疏松症罹患于老年人,尤其经后妇女多发。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继发于其它疾病或某些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强的松等。
骨质疏松症病情轻时常无症状,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及关节疼痛,多无关节红肿变形,而常伴腰腿乏力、双下肢抽筋,弯腰、翻身、下蹲、行走等活动困难或受限制。一些患者有身材变矮、弯腰驼背,许多病人可反复发生骨折,甚至轻微外力作用,如用力咳嗽、下蹲和晾晒衣被等均能导致骨折。
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骨密度,目前被认为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发生和观察药物的疗效。在预防措施到位的基础上,女性应在经期前期(45岁左右),男性应在50岁左右,到医院进行一次初始的骨密度测定。对于有上述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及早到医院进行骨密度的测量,及早诊断,尽快治疗,以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当然,有时还要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血常规等检查来排除一些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一旦确诊,应立即在医院接受相关的治疗。目前有很多药物可以选择,有效的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延缓骨量丢失和预防骨折的发生。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有性激素替代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等。
同时要提醒大家: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可以预防的疾病,同时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